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与应用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6年11月7日
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与应用十三五规划
测绘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和保障作用。为加快我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保障服务好我省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江西省测绘管理条例》、《江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取得成绩
“十二五”以来,我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目标,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全省第二次测量标志点普查,摸清了全省测量标志情况;完成了江西省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JXCORS)的北斗升级改造,提升了站网稳定性,扩充了站网容量,实现覆盖全省的北斗卫星厘米级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开展了二等水准点及GNSS B级点选埋、观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全省GNSS大地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得到整网完善,基本完成了现代大地基准完善项目。
2.地理信息数据不断丰富。完成了第二代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整合升级,开展了第三代1:1万数字地形图的更新测制,更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实施了全省81个县(市、区)城区0.2m分辨率无人机低空彩色航空摄影、环鄱阳湖区2.1万km2LiDAR航空摄影、全省0.5m分辨率彩色航空摄影,首次实现高分辨率彩色航空影像全覆盖,完成了全省2.5m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新一轮覆盖;市、县两级1:500至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测制取得新进展,大部分设区市建成并完善覆盖主城区及规划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3.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测绘装备水平极大提升,购置了国产无人飞行器航测遥感系统、数字航空摄影仪、倾斜数字航摄系统、法国像素工厂、街景工厂、高精度激光摄影测量集成系统、多源影像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等高新装备,有力提升了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省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基地投入使用,建成了南昌市同城双活、井冈山异地灾备的“二地三中心”云架构数据中心;启动了国家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设施项目——江西省测绘档案馆建设工程;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在重大突发事件及灾害事件跟踪处置、辅助救灾、灾情评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出色完成了鄱阳湖旱情监测、修水县黄龙山地区泥石流等多项测绘应急保障任务。
4.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和公众版)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的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数字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效,9个设区市、1个县级市已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平台应用涉及国土、规划、公安、城管、旅游等众多领域;“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新余、南昌、吉安列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试点;主动服务全省重大战略取得新成效,出色完成了援疆测绘、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三维演示系统、鄱阳湖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等任务,优先加快数字赣州建设和新农村测绘保障,优先实施赣南无人机航空摄影项目,制作苏区振兴专题地图集,全力为赣南苏区振兴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成果。
5.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初见成效。基本完成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形成全省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遥感解译样本和专题数据等五大类普查成果;开展了基本省情普查、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监测、南昌市城区地表沉降监测、县(市、区)城区面积变化监测、江河水系监测等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掌握了我省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辅助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6.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攻关取得重要成果,承担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专项研究等;联合三家高校组建了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1项。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4项,中国优秀测绘工程奖3项,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铜奖1项,江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二)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后,我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发展环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视关心支持程度明显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地理信息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地理信息服务与各类生活服务融合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效益不断提升。
2.技术进步。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各种基于位置和地理信息的新应用、新业务继续加速出现,产业活动更加繁荣,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速构建,“大众化”趋势更为明显。北斗卫星系统、卫星对地观测体系、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测绘地理信息处理、管理及服务等基础设施加速完善,不同领域地理信息数据共享、集成应用以及产业化开发日趋活跃。
3.发展需求。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加快基础测绘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加速地理信息资源深度融合;“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建设赣江新区,推进昌九一体化、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抚州深化区域合作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内容、更新速度、覆盖范围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精细化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响应、精准扶贫等工作的开展,需要拓宽地理信息资源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方式,提供更为安全、专业、规范、定制化的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基础测绘更新速度缓慢,种类不够丰富。基础测绘更新速度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不超过5年”的要求,省级和市、县级基础测绘发展不平衡。“十二五”期间仅完成了3695幅第三代1:1万数字地形图的更新测制,未完成全省覆盖更新工作;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偏重数字地形图产品,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服务需要,地理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水下和地下地理信息数据稀缺;全省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机制尚需建立。
2.基础测绘经费投入机制有待健全。部分市、县基础测绘经费还未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基础测绘工作经费缺口较大,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今后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亟需健全稳定基础测绘更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3.测绘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应用潜力有待挖掘。测绘技术装备应用不广,新技术应用有待拓展,现有装备离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已装备的部分高科技测绘设备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够显著。
4.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内容、模式及产品形式仍需进一步贴近需求;“数字城市”、“天地图”数据更新不够及时;“数字城市”行业系统应用深度不足,推广应用缺乏动力;现有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渠道不畅。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共享仍存在信息壁垒;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各异,空间基准不一致,安全保密和推广应用仍存在矛盾,造成跨部门和跨领域的信息难以在网络环境共享应用,亟需从数据交换共享需求出发进行统一规划和标准化,建设统一、高效、经济的基础地理信息信息化服务体系。
6.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因协同力度不够导致应急测绘成本增大;应急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应急测绘队伍、培训教育基地、应急装备设施、应急保障物资等各类应急测绘资源比较分散;应急测绘经费较少、演练不够、效率不高,现有的应急测绘能力难以满足真正的应急突发事件响应需要。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由生产型测绘向服务型测绘的转变,由事业型测绘向管理型测绘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发展向依靠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推动发展转变;由单一地图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向网络化综合性的地理信息服务转变,形成与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强化服务、加强管理。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科技兴测”和“人才强测”,以科技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规划计划管理,优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强化省、市、县基础测绘工作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通过科学规划,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协调发展。
开放共享、保障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应用,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以基础地理信息获取立体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形成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应急测绘保障、测绘基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水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地理信息服务新模式,保持江西测绘地理信息整体实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维护覆盖全省基于北斗卫星基准站点的卫星导航服务系统;前3年完成第三代1:1万3D产品更新建库,后续2年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重点要素每年更新1轮、重点城区半年更新1轮;全省优于2.5m分辨率、重点变化区域优于1m分辨率DOM每年更新1轮;完成全省0.2m分辨率DOM生产。
——地理国情监测取得重要成果。按年度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发布地理国情监测统计分析报告,根据需要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地理信息成果应用;省级平台数据每年更新1次,建立大数据地图动态更新服务系统,实现按周动态更新,构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服务系统,每年推广5个以上应用;择优支持4个设区市“智慧城市”和10个县级“数字城市”建设,鼓励“数字城市”市县一体化建设,每年完成2个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数据融合,每年开展“天地图”市、县级节点的星级技术评估和更新技术评估。
——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健全全省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测绘保障南昌基地,形成辐射周边省份、4小时抵达、实时获取现场图像信息、24小时提供应急制图成果、及时发布灾情信息的保障服务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初见成效。开展科技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交流,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专项,推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与自主研发能力;围绕产业发展,强化标准引导作用,严格落实国家标准。
三、主要任务
(一)丰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运维和完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统筹整合国家、省、市、县现有的多模GNSS基准站资源,建立统一管理和协同服务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集平面、高程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控制网,持续运维和优化江西省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JXCORS),规范全省卫星定位基准站建设,做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省一张网,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准数据服务。加快国产导航卫星位置服务的应用,维护数据传输网络,提供实时定位精准服务,加大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推广应用;构建能提供高效数据存储、海量数据挖掘、泛在精确定位、智能位置服务的北斗时空服务平台。
加快基础测绘更新。完成省级基础测绘成果新一轮的全省覆盖,持续开展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年度更新工作;树立按需测绘理念,优先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政府中心工作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实现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对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全面覆盖;建成多比例尺、多类型、现势性强、要素丰富的省、市、县三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涵盖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历史成果的时空数据库。探索基础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机制,实现省、市、县基础地理信息分级采集、分建共享;统筹不同比例尺下的地理信息要素更新,建立上下联动、多级互补、分工明确、体系完整的全省基础测绘更新技术体系。
加快分级管理数据的融合。从国家和地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应用频次高、应用领域广的地理要素数据,推动其融合整合,模糊比例尺和分级分类,形成省、市、县“一张图”。
统筹管理全省遥感影像资源。形成统一采购、统一处理、统一管理、统一分发服务的遥感影像资源管理机制。获取多种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源,继续完善更新多种分辨率、多种类型遥感影像数据库,丰富影像数据类型,科学规划影像获取周期、影像种类、影像分辨率,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对影像资源的需求,降低全省政府部门使用遥感影像的成本。
(二)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
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以普查带监测促转型,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空天地多方位、立体化的地理国情监测网络,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基础性监测和专题性监测能力,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分析、评价、审核、报告、发布的常效工作机制。
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础上,加强需求调研,出台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专题应用方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为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多规合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精准扶贫、生态与地理环境动态监测等提供定制化监测服务,促进地理国情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公共基底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健全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
测绘应急保障的核心任务是为全省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高效有序地提供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等测绘成果,根据需要开展遥感监测、地图制作、灾情评估分析等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健全全省应急测绘保障机制。积极推动测绘应急保障专项预案纳入省政府专项应急预案,成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应急相关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物资保障及调查评估等应急运行机制的建立。
将国家航空应急测绘保障南昌基地建设纳入省级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实现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分析、处理与高效服务。加强灾害的事前风险预警,以应急响应服务为先导应用,先行完成灾害频发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更新。
以城市基础设施灾害风险管控为试点,开展灾害监测预警,逐步探索以灾后应急向灾前预警服务方式的转变。
(四)提升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水平
服务于重大发展战略,根据“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及省政府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内容,找到切入点,为鄱阳湖利用与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23+N”智慧农业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建设、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点任务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和服务。加强统筹协调,继续完善对口支援新疆阿克陶县的测绘援疆任务,形成长效投入机制和常态化工作机制。
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江西”建设成为政府部门内部和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面向社会公众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建成集成果展示、资源检索、数据分发、在线服务于一体的全流程公共服务系统,形成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
“数字城市”由以建设为主向以应用为主转变,加快推动“数字城市”成果社会应用,健全“数字城市”长效运维机制,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构建时空信息云平台,依托物联网、传感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使时空信息云平台成为各类实时感知信息的智能化运行载体,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历史的、现势的和实时的多维度、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服务和支撑。启动智慧江西时空信息云平台一期建设,实施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鼓励以市县一体化方式加快推进县级“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采用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或者社会化云计算服务部署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省直有关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促进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部门专题数据基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的融合,制定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目录,依托天地图提供不同程度的共享和分发。完善军地深度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强化军地测绘在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方面的深度融合。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测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测绘科技战略地位,通过完善制度、落实机构、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措施,增强测绘科技整体实力和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促进测绘创新体系效能整体提升。
依托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参与实施国家、江西省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专项;依托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全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依托长江经济带地理信息协同创新联盟,构建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辅助决策平台、地理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平台、地理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平台和地理信息人才交流培养平台。
(六)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国家对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结合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建设我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地理信息产业园,争取地理信息产业园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实现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
完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制定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测绘单位做大做强的相关政策,着力推进财政、融资、税收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地,继续推进地理信息分类标准、产业单位名录库和统计指标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学会、协会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提升地理信息企业竞争力。开拓地理信息市场,深入挖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地理信息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打造我省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推动我省地理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加强地理信息产业监管。严格落实《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按照简政放权、宽进严管、科学适用、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在合理范围内适当调整专业标准。完善行政审批在线办理,强化测绘资质的事中和事后监管,做好行业指导和服务,不断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为行业单位搭建交流平台。
四、重点工程
(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更新工程
1.现代测绘基准完善与维护。继续完善以JXCORS为骨干,GNSS A、B级点为框架,C级点为补充的江西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维护覆盖全省基于北斗卫星基准站点的卫星导航服务系统,保障数据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转,保证基准站点全天候接收的卫星导航数据,为全省注册入网用户提供24小时的高精度实时定位服务。综合利用已有的水准资料、重力资料、DEM模型等资料,加密点位,进一步提高江西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精度,并将其与JXCORS相结合,真正实现GNSS技术在几何和物理意义上的三维定位功能。开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重点推动公安警务、精准农业、生态林业、智慧旅游、车载物联网等应用示范工程。
2.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与处理。加大与省级相关部门及市、县的影像统筹执行力度。全省优于2.5m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每年覆盖1轮,重点变化区域根据需要获取更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规划期内完成0.2m分辨率航空摄影全省覆盖。市、县可根据需要采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及建库。完成测绘基准成果数据建库;2016-2018年更新1:1万3D产品2501幅,2019-2020年实现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重点要素每年更新1轮、重点城区半年更新1轮,全省优于2.5m分辨率DOM每年生产1轮,重点变化区域按需生产优于1m分辨率DOM,规划期内完成全省0.2m分辨率DOM生产,2016-2019年完成6196幅第三代1:1万3D产品建库。开展鄱阳湖湖盆区1:5000水下地形地貌测绘。规划期内市、县城区及规划重点区域大比例尺DLG全面更新1轮,其中重点要素每年更新1轮;市、县可合理平衡实际需求和经费状况,生产或更新重点区域、重点街道三维数据(实景三维、建筑物三维等),结合市、县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建成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
(二)地理国情监测工程
1.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每年开展1次覆盖全省的地表覆盖数据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的变化监测,形成反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表、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七个方面的基础地理国情信息。建设规范统一的多时态、多类型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数据库,每年更新1次地理国情变化监测信息。
2.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服务。开展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形成综合反映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格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区域经济潜能和城镇发展程度的地理国情指数;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定期发布地理国情专题分析报告。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应用服务平台,开展业务化、常态化的地理国情在线信息服务,实现地理国情成果全面网络化共享,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地理国情、省情信息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3.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1)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管制划定及监测。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基础,划定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为空间规划提供基础底图;将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环保等各类规划以及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统一集成至一张底图上,划定禁止开发区等空间开发负面清单范围,为主体功能区调整划定空间管制界线、落实空间管制用途提供支撑。结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对主体功能区规划执行中的不合理空间开发进行年度监测预警。
(2)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选择可控的、产权明晰的自然资源作为核算项目,建立单项资源的区域自然资源核算体系,分类、分级构建不同类型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框架体系,利用自然资源资产年度变化监测成果,结合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影响分析,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领导干部任期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提供技术支撑。
(3)搭建精准扶贫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利用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优势,提供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精准扶贫服务模式;编制精准扶贫攻坚作战图,将精准扶贫数据基于空间信息可视化;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整合扶贫信息专题数据库,为扶贫管理、成果监测与分析决策提供空间分析数据支撑与技术服务。
(4)协同推进全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提供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多规合一”底图,会同省住建厅建立江西省“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5)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动态监测。整合鄱阳湖区原位传感器、卫星遥感观测平台与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资源,搭建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动态监测信息服务平台。针对植被、土壤、大气、水文和水质等生态环境要素,开展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监测。
(6)鄱阳湖历史变迁监测。通过对不同时代鄱阳湖专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比对分析,形成权威、可靠,具有时间维度特征的反映鄱阳湖历史演变进程的地理信息成果,编制出版鄱阳湖历史变迁图集,建立鄱阳湖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制作鄱阳湖历史变迁地理信息系统及科教宣传片。
(三)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工程
1.更新融合省级地理信息资源。以定期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江西”数据进行更新,其中,年度更新1:50万、1:25万、1:5万、1:1万、1:2000比例尺的框架数据、全省路径规划数据、地名地址、地理实体数据,每年融合更新国家下发的省级年度数据,年度更新发布公众版和政务版矢量影像电子地图服务;建立大数据地图动态更新服务系统,基于互联网关键字、影像对比、在线地图监控、用户反馈的情报发现模式,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移动测量的变化信息快速采集,以及事务型增量更新模式的电子地图制作发布,实现“天地图?江西”按周动态更新。
2.丰富完善城市地理信息资源。做好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库和天地图市、县级节点的维护和更新,开展天地图市级节点年度更新工作。进一步扩充平台数据范围,丰富城市三维模型、地下管线等数据内容,提升数据挖掘分析水平,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产品。加强省、市、县平台数据融合,每年择优完成2个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数据融合。开展“天地图”市、县级节点的年度星级技术评估和更新技术评估工作。
3.完善云环境建设。做好江西省测绘成果云数据中心和“天地图”南昌数据中心运维。提高时空信息“大数据”支撑能力,提供云端存储、高性能计算和时空信息服务的高并发、高可靠性访问,提供云环境资源的租用服务,提供时空数据资源按需调用、云数据托管等服务。
4.构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服务系统。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和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服务系统,促进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和部门专题信息等基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的融合与数据挖掘,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入口、统一输出。
5.推动“天地图”深层次应用。实施“天地图+”行动计划,推动平台在政府管理决策、企业生产运营和百姓日常生活的深层次应用。坚持“天地图?江西”公益性服务导向,推动以电子政务网、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和物联网为支撑,融合行业专题信息的综合地理信息动态服务,以线上、线下、定制等多种方式为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加强需求调研,每年推广5个以上应用。
6.编制多样化地图产品。编制更新江西省地图册、江西省行政区划图、江西省交通图、系列比例尺基本图、领导工作用图、“两会”用图等地图,为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开展“一县一图”的更新与“一镇一图”的编制,为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多尺度、多图种产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形成三维地图等基本比例尺地图新的表现形式;编制公益性专题地图、红色地图、各设区市旅游交通地图、主要景点旅游系列地图等,满足社会公众对地图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四)应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工程
1.加强装备现代化建设。配备高性能无人机航空测绘应急系统、实时地面接收系统、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展示系统等装备,加强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形成覆盖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应急部门的数据传输和服务网络。
2.加强应急测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精干专业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测绘演练、培训及常态化应急航摄数据获取飞行训练,保障日常训练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强化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测绘保障南昌基地,开展应急测绘调度、应急现场勘测、应急数据传输、影像快速处理、多源数据集成、应急快速服务、应急地图快速制印、应急测绘资源共享等任务,形成辐射周边省份、4小时抵达、实时获取现场图像信息、24小时提供应急制图成果、及时发布灾情信息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4.建设测绘专项应急平台。在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应急专题数据库,形成重点目标、重大危险源、应急队伍、应急资源、应急预案等基础信息叠加的全省应急“一张图”;以在线服务的方式,向各类终端推送应急测绘成果;基于“实景江西”,以虚拟地理环境的形式模拟、分析、预测灾害发生场景。有效提升我省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应急资源和救援力量的合理调配。
5.城市基础设施灾害风险管控。逐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灾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预防性机制,以南昌市为试点,应用星载InSAR进行城市CT扫描,重点开展桥梁、高架、地下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地表沉降监测,进行健康诊断与风险评估预警。
(五)智慧江西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一期工程
时空信息云平台是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智能化提升,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环境,把基础设施、时空信息、功能软件和开发接口作为服务资源,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引擎的资源池,由时空信息云平台面向泛在应用环境,按需提供及时的服务,向全面透彻感知、人性化的交互、泛在领域协同、智能融合应用的方向发展。构建“实时江西”与“实景江西”,提供对地表现状信息的实时(准实时)监测;提供物质世界在数字空间中的虚拟现实重构、构建更人性化的协同互动空间;推进市、县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作为“智慧江西”的支撑节点。
1.“实时江西”工程。汇集各类光学及雷达卫星资源,以遥感大数据影像为基础,搭建遥感云服务平台。必要时可每周获取1次全省范围1-5m分辨率遥感影像;应急时可获取极化干涉雷达卫星影像,重返周期24小时,全天候星上成图;对海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在线自动化处理,依托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最新、历史影像地图在线服务,支撑国土、农林、环境、水利等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与应急测绘业务开展。
2.“实景江西”工程。整合省、市、县各类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数据资源,同时在11个设区市、81个县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开展三维模型构建,获取6000km全省高速路网车载激光点云数据和360度连续全景影像数据,基于电子政务网,构建全省多尺度三维地理场景平台,并提供对地理现象与地理过程的模拟与协同,为新型城镇化、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社会综合治理等提供虚拟地理环境服务。
3.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探索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凝练工艺流程和标准规范,以各部委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为引导,建设时空信息数据库和时空信息云平台,搭建运行支撑环境,开展典型应用。全面完成全省11个设区市“数字城市”建设,择优支持4个设区市“智慧城市”和10个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完善各设区市“数字城市”运维管理机制,已建成的“数字城市”每年至少推广2个应用。
(六)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工程
1.测绘地理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建立5个数据存储节点,形成统一管理的大数据中心模式。针对地理信息各类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形式统一、服务内容标准、网络化途径、平台化功能的测绘目录综合管理系统。结合航空摄影测量体系,建立江西省控制点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整合已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资源目录查询展示系统,升级原有的软硬件环境,实现系统的、可通用的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针对各地区、各领域对地理信息应用需求,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在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建立测绘资料业务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基础测绘类、专项工程类等典型项目的全过程规范化运行管理。收集整理全省基础测绘成果,建立测绘成果统一监管平台,实现测绘成果发布的权威性,为政府机关和社会大众提供各类测绘专题图件。
2.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与仪器检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成果质量检验与测绘仪器检定业务运行管理系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完善升级地理信息测绘仪器检定设施,建立室内大长度自动化检测平台,建立数字水准仪及条码标尺自动化检测系统,满足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手持激光测距仪、钢卷尺,以及室内长度相关项目检测的需要;升级原有的全站仪(测距仪)频率检测系统设施,实现多台全站仪(测距仪)实时和动态频率同步自动化检测和处理,覆盖进口和国产各种类型和精度等级全站仪(测距仪)的检测需求。
3.地理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建设。针对测绘行业涉密数据安全保密需要,以介质加密和环境监控技术为核心,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在生产、存储、传递、应用等过程中,通过身份验证、网络监控、系统监控、设备管理、文件过滤、日志审计、介质加密等技术手段对用户操作进行约束和限制,实现涉密网络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安全保密及地理信息数据分发服务中的数据保密,有效减少监督管理的工作量,确保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七)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程
1.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加强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能力建设,重点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地理信息交换和共享、北斗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空天地一体化实景三维、遥感影像变化自动发现、移动测量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持续支持开放基金课题研究,提升科技对重大工程实施的支撑保障能力。每年支持测绘科技推先与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实际生产的效率,为今后拓展业务领域作技术储备,培养锻炼科技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每两年开展1次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激励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
2.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规范体系。制定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地方规范体系框架,重点开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智慧)城市、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文化遗产景观地地理背景场等方面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的宣贯工作,提高全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水平。
3.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利用江西省测绘类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测绘技术装备厅和地图厅,利用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与地图网上展馆平台、微信公众号、网上虚拟展厅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活动,展示测绘历史、地图文化、测绘科技成果、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历程,宣传测绘地理信息政策与科学知识,为社会公众提供交流和宣传的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机制保障
健全规范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优化事业整体布局,加强市、县(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和职能强化工作,行政管理职能得到落实,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府导向与市场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线,理清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基础性和产业性,着力做好公益性和基础性工作。强化引导,促进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着力释放和增强行业整体活力。
促进测绘立法工作,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将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地理信息质量监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地理国情监测、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等重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研究出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提供、使用和服务政策,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标准统一、安全高效的服务机制。完善信息共建共享政策与标准,消除信息壁垒,解决信息共享渠道不畅、机制不全、观念落后、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协调解决地理信息成果使用与保密、公益性使用和有偿使用间的关系。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巡查、管理和改造,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
创新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地理信息元数据库,实现测绘成果目录信息的及时更新与联动维护;完善更新测绘成果网络化分发服务系统,形成测绘系统内标准统一、多级互联、安全可靠的分发服务模式。
(二)监管保障
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大测绘地理信息法治建设和执行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成效;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强资质管理,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测绘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类管理、负面信息及时披露和守信信息的激励制度;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加强地图审核和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建立全省测绘成果统一监管平台。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健全测绘地理信息的防护和保密体系,实施网络地理信息的实时监控;推行测绘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主体到位,责任到人,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协调和管理。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将《规划》确定的重要指标和主要任务等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纳入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计划编报、项目立项、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共同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经费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基础测绘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基础测绘规划所明确的任务和相关项目作为编制年度计划和年度预算的主要依据,将基础测绘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公共财政对公益性基础测绘工作的保障机制,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基础测绘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建立健全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等新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投入机制,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稳步发展。将市、县级基础测绘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探索建立基础测绘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提高测绘事业投入保障水平。
完善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估体制。探索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创新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模式,通过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支持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
围绕区域、专业、重大工程的基础地理信息需求,统筹多渠道基础测绘投入资金,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加强基础测绘投入的绩效评估,推动基础测绘立项的针对性和服务的有效性。
(四)人才保障
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设,建设一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齐全、功能协调的测绘科技队伍。发挥流域生态和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上的骨干和引领作用,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科研团队。组建测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由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实现产学研用有效结合。
贯彻科技兴测和人才强测战略,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机制,在科研经费安排、产业项目实施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鼓励地理信息生产服务机构与相关科研机构及单位之间通过相互兼职、联合共建等形式进行人才交流,为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流动提供良好环境。
专栏1: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说明:依据财政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2009年),基础测绘项目经费按定额85%的进行预算,其余项目依据实际的工作量及市场行情进行估算。本表只对省级经费进行预算,国家支持经费和市县配套经费在备注中说明。
专栏2:重点项目分年度预算表
单位:万元
附 录:名词解释与缩略语
JXCORS:江西省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LiDAR:激光探测与测量
DLG:数字线划图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DEM:数字高程模型
3D产品: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