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江西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6-21 13:09:03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整体实施与重点突破、统筹推进与分业施策相结合,着力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管理提升,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江西制造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高端引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重点传统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应用,大力推广高新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中下游和中高端环节,实现高端化发展。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标国际国内和行业先进标准,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向品牌、智能、集群方向发展升级。

  融合提升。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制造效率和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先导和牵引作用,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绿色转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绿色、节能、清洁、高效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培育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园区。淘汰落后产能,治理“散乱污”和高危企业,加快转型发展。

  集群集约。针对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支持传统企业技术、工艺和装备升级,大力实施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完善协作配套,促进集群发展。突出园区主阵地,推动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资源集约,实现集约发展。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重点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和主流技术总体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领域比肩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打造中部地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区。

  规模结构更优。重点传统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产业链不断完善做强,中高端、高技术产品占比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质量效益更高。重点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7%左右。形成一批江西制造精品和知名品牌。

  创新能力更强。重点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贡献率明显提高,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广一批先进共性技术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

  融合程度更深。重点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智能制造模式广泛应用,主要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智能装备应用数量超过1万台(套),企业“入网上云”数量大幅增加。

  绿色发展更好。重点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重点产业

  立足我省传统产业基础现状和特色优势,以有色、石化、钢铁、建材、纺织、食品、家具、船舶等八个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实施优化升级行动。

  (一)有色产业。推动向高端、绿色、集聚、国际方向发展。聚焦铜、钨、稀土等重点领域,增强资源控制和开发利用能力。加强冶炼和尾矿、废渣、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等新工艺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纯高导铜材、高强高导铜合金、高纯钨粉、高性能硬质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高端产品。

  (二)石化产业。推动向环保、安全、集聚、智能方向发展。开发石化下游深加工产品,促进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强有机硅新材料终端应用和高端聚烯烃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大力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新型氟硅化学品、氯碱深加工产品。

  (三)钢铁产业。推动向绿色、高端、多元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汽车、家电、电工、海洋工程、油气运输管线等用钢产品,开发低能耗冶炼、节能高效轧制、高端装备用钢、新能源汽车用钢等技术和产品,促进汽车车轮钢圈一体化成型技术产业化。

  (四)建材产业。推动向绿色、高端、多元方向发展。提升水泥、陶瓷制品品质,发展高端玻璃行业,推广新型墙材,开发新型材料,改善技术装备。推动非金属新材料、海绵城市用建材、装配式部品部件等产业化、规模化。

  (五)纺织产业。推动向高端、智能、绿色、时尚方向发展。加强新型纺纱、无纺织布、无水少水印染后整理、服装个性化定制等技术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重点发展高端面料、特色家纺、品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差别化纤维等产品,着力提升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

  (六)食品产业。推动向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方向发展。重点在粮油、果蔬、肉禽制品、白酒、饮料、茶叶、功能保健食品等领域,加快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推进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挖掘潜力,强化地理商标的注册、使用和推广。

  (七)家具产业。推动向高中端、定制、智能、品牌方向发展。推广使用网络共享设计、智能生产技术,重点发展全屋定制家具、环保家具,大力发展多功能、智能化家具。深化与房地产、家装建材以及软件、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八)船舶产业。推动向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产品现代化方向发展。巩固提升化学品船、多用途船和配套优势地位,加快发展游艇、液化天然气(LNG)船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着力打造船舶制造基地、船舶配套基地和游艇制造基地。
 

  三、主要任务

  针对八大重点传统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着力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数字化、绿色制造、产能治理、质量品牌、优质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等八大提升行动。

  (一)实施技术创新提升行动。围绕重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推动每个产业建设一所高水平产业研究院,组建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优势产业集群试点建设一批创新综合体。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创建稀土功能材料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重点传统产业较为集中的市、县(区),优先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活动,建设100家左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对标国内外和行业先进水平,实施重点项目和技术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一批关键基础材料、一批先进基础工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四基”工程化、产业化。大力推广服务型制造,支持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提升制造能力和效率。

  (二)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引导,编制发布重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建立重大技改项目储备库,分行业每年储备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推进一批投资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实施万企技改专项行动,分行业制定行动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重点传统产业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打造一批技改示范项目和企业。鼓励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对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研究制定省级目录,引导传统企业加强技术装备更新升级。

  (三)实施数字化提升行动。依托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在重点传统产业大力推广使用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协同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全面提升重点传统产业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依托两化融合“个十百千万”工程,组织300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培育100户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培育若干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万企上云计划,支持企业将数据中心、业务系统、设备等向云上迁移,推动传统企业“入网上云”。

  (四)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实施重点传统产业用能总量强度“双控”制度和能效、水效领跑者计划,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扎实推进清洁生产,每年实施一批重点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项目,加快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打造清洁化园区。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高效利用,鼓励发展再制造。打好重点传统产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城市主城区内现有钢铁、水泥、焦化、冶炼、平板玻璃、化工等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搬迁,开展长江经济带化工园区、企业专项整治。推进工业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建设。

  (五)实施产能治理提升行动。综合运用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法依规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落后产能,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僵尸企业”。充分认识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坚决取缔“十小”企业,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快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落实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要求,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走出去”,提高先进产能利用率。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企业申报进入国家行业规范公告。

  (六)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对标活动,分行业发布重点传统产业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管理、信息化等先进标杆,引导传统企业对标达标。深入开展标准化进园区活动,推动传统企业学标贯标。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力争在铜、稀土、钨、有机硅、家具等优势行业形成一批“江西制造”行业和国家标准。推进“三品”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制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抓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支持鼓励企业积极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开展“江西制造”精品认定工作。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加强在重点传统产业融合应用,建设一批设计中心,推广一批设计成果,培育一批设计企业,提升“江西制造”形象和附加值。

  (七)实施优质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按照“众创业、个升企、企入规、规转股、扶上市、育龙头、聚集群”路线图,建立重点培育库,强化分类指导和培育帮扶,引导企业做优特色、做精产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分层次、分梯队培育工作,推动传统企业上市上板。狠抓“企入规”,力争三年培育新增入规企业1500户左右。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推广精益生产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每年推广一批管理创新成果和管理创新标杆企业。

  (八)实施产业集群优化提升行动。突出各地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大力培育核心骨干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带动关联协作企业和项目集聚,打造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传统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培育,推动有色、石化、钢铁、建材、食品等产业向下游延伸,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促进纺织服装、家具、船舶等向两端拓展,打造全产业链。聚焦补链强链延链,着力引进一批有原创能力、研发优势的企业,能够显著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项目和技术。提升集群平台功能,加强标准厂房建设,打造技术创新、检验检测、金融、物流、展示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快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抓好协调服务、监督指导、先行先试等工作,分行业制定实施优化升级行动方案。省直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细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

  (二)开展先行先试。采取竞争性遴选方式,从11个设区市中选择1个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基础较好、工作思路清晰、措施保障有力的设区市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综合试点,分产业选择8个县(市、区)开展重点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试点。各试点市、县(区)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明确目标路径,强化组织推进,积极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各地试点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在全省进行推广。

  (三)加大政策支持。每年从省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支持试点的市、县(区)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用设备税额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将重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库,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探索开展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进一步创新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方式。

  (四)深化产融对接服务。发挥各级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基金,重点支持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信贷新品种,优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点项目。完善落实差别化信贷机制,对重点传统产业优质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五)强化人才保障。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支持优秀人才和团队纳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改革创新,依托“技兴赣鄱”专项行动,推进传统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深度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聚焦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点领域,分行业组建专家组加强指导服务。

  (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深化领导联点帮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次不跑”等改革措施,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完善指导服务、总结交流和检查考核等机制,强化目标任务分解,分行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典型的宣传,大力营造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下一篇:江西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