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总产85亿斤;生猪出栏600万头;肉牛出栏54.35万头,同比增长18.15%,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水产品总产量38.91万吨,同比增长2.39%;家禽出笼4550万羽,同比增长0.69%;油料、蔬菜、水果、茶叶总产均有增长……
这一串串喜人的数字,正是我市农业部门2017年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去年以来,宜春市农业部门全力推进农业各项工作开展,现代农业发展亮点纷呈,全市农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总体呈现出“三加快三突破五提升”的特点。
现代农业发展做到“三个加快”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在去年12月25日举行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的通报中,工程进度全省排名前20的县(市、区)中宜春市就占6名,建设总体进度位居全省设区市前列,预计到2020年,宜春市新建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土地流转率将达60%以上,产业规模将达60万亩以上。
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在利用政策扶持引导设施农业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园区及招商引资两大平台,按照“做强核心区、提升示范区、扩大辐射区”和“四区四型”的园区建设要求,提升全市农业园区设施装备化水平,并在引进恒辉大农业、高安巴夫洛等一批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上,顺利引进网易味央、苏州枫彩集团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全市设施农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狠抓“三产”融合发展。我市农业部门从抓好“两园一体”建设入手,率先在全省实现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全覆盖,在示范带动的同时,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从点到面逐步推开。
农业改革创新取得“三个突破”
农业改革实现新突破。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是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我市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完成确权面积630.47万亩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实施意见》,全市土地流转241万亩,流转率42.6%,建成市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运行,今年市、县、乡三级经营权流转交易1374笔,交易金额1.24亿元。
品牌建设有新突破。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自主品牌创建、名优农产品推介均取得可喜进展。奉新猕猴桃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安大米被评为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宜春大米”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860个,占全省总数的19.2%,位居全省设区市前列。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新突破。持续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有效夯实宜春市绿色农业生产基础,宜春市农业部门进一步强化畜禽污染整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绿色有机“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确定了10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点。靖安县被列为全省试点县,丰城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新增铜鼓、靖安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市共3个,占全省1/3。
重点工作实现“五个提升”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有新提升。宜春市农业部门把推进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绿色有机产业、富硒产业、肉牛产业、中药材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均实现长足发展。其中,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191.2万亩,新增53.2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110.4万亩,新增15.8万亩;富硒基地25万亩,新增3.8万亩,从事富硒产业经营主体64家,新增8家;肉牛规模养殖场566家,新增148家;中药材种植面积31.6万亩,新增6.6万亩;拥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有新提升。农业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大,全市共展示新品种107个,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绿色技术应用范围拓宽,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和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952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居全省设区市第一,达369万千瓦,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5%,农业机械总数量40.8万余台(套)。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有新提升。宜春市农业部门从主体培育发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入手,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增值水平高、行业位次领先的龙头企业。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达39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94家,上市企业8家。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质,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6978家,新增1087家,总数居全省设区市第三,其中国家级38家、省级127家,示范社比例达到7%。同时,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登记管理办法,全市家庭农场达到2056家,新增315家。
产业扶贫有新提升。发展种养业、林业、光伏产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业等特色高效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市产业扶贫工程覆盖贫困村107个、贫困户62239户,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预计通过产业扶贫工程,贫困户户均年可增收1800元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有新提升。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了专职监管人员,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实现全覆盖,全年共检查企业170余家次,城区定点屠宰场18个次,抽取蔬菜、猪肉等样品400余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持续提升,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3%。同时,按照“源头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率先将“三品一标”企业中的18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列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