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江西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江西向莆铁路经济带“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0-11 13:42:50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优势

  战略地位凸显。向莆经济带属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区、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区,拥有6个国家级战略和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等省级战略,具有良好的政策叠加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向莆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双向开放、陆海统筹的战略通道,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核心区抚州市是江西离出海口及台湾海峡最近的设区市,是沿海发达地区及闽台产业向内陆梯度转移的延伸地和承接枢纽。

  产业特色鲜明。向莆经济带围绕低碳绿色,已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蜜桔、白莲、麻鸡、水稻制种等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配件、香精香料、变电设备等新型工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区域产业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优美。向莆经济带北靠鄱阳湖、东临武夷山,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65.6%,抚河穿越全区,地表水监测断面所有监测项目均优于国家III类水质标准,是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及我国东南丘陵山地重要生态屏障。

  文化底蕴深厚。向莆经济带区域内临川文化独树一帜,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涌现了晏殊、晏几道、曾巩、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远影响的名儒巨公。以“临川四梦”为支柱的戏曲文化享誉海内外,南丰跳傩、广昌孟戏、宜黄戏、乐安傩舞、临川采茶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重要意义

  建设向莆经济带是江西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探索跨省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向莆经济带建设,有利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沿海向内陆纵深开放开发(图1);有利于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起点融入长江经济带;有利于探索省际省内合作新模式,形成合作共赢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引领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总体要求,围绕“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总目标,坚持“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发展战略,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着力提升区域合作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向莆经济带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绿色增长极。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带。发挥联通闽台最便捷通道的区位优势,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提升发展层次,打造继沪昆和京九之后江西又一重要经济发展支撑带,成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

  闽台产业转移集聚带。充分发挥向莆铁路联通赣闽的通道作用,促进赣闽两省共建共享物流、港口等基础设施,采取“共建园”、“托管园”等形式,构建赣闽台合作新机制、新平台,大力促进闽台产业集聚,着力打造赣闽台合作发展的经济走廊。

  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以建设抚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为契机,创新大河流域治理、重要江河源头生态保护和科学开发模式,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争当“美丽中国”排头兵。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向莆经济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昌九龙头的重要延伸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人均GDP超过45000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与闽台地区的合作深化拓展,闽台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5%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000元和20000元,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0年。向莆经济带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区域一体化程度明显提升;绿色产业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社会更加繁荣和谐。
 

第三章 优化区域空间格局
 

  根据向莆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基础,明确重点,强化功能,形成协调有序、高效集约、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着力打造江西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带。
 

       第一节 空间布局

  根据“产城融合、集约开发”原则,以主要交通通道为依托,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空间,形成“三轴一廊”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

  三轴。向莆发展主轴: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大都市区大发展的契机,把握区域合作分工中的定位,依托向莆铁路、福银高速,形成以南昌、临川、南城、南丰、黎川为集群的赣闽台经济合作走廊。充分利用交通便捷有利条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向莆经济带的产业布局,使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在铁路沿线集聚发展,努力将向莆发展轴打造成江西乃至中部地区联通闽台和汉新欧的重要经济发展轴。抚吉发展辅轴:依托吉抚武铁路、抚吉高速、东昌高速、抚州东乡城际大道等交通骨干,以临川区为核心,以东乡、崇仁、乐安、宜黄为两翼,北以东乡为节点、南以吉安为节点加强与沪昆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等地区的经济联系,打造抚西经济发展轴;鹰瑞发展辅轴:以南城为核心,金溪、资溪、南丰、黎川、广昌为支撑,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区域性的产业、人口集聚区,形成抚东经济发展轴。依托瑞金南丰铁路、鹰潭南城铁路、济广高速,北以鹰潭为节点对接沪昆和皖赣,南以瑞金为节点对接赣龙,成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等地区的重要轴线。

  一廊。抚河生态走廊。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新型生态城镇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以及生态绿色生活方式示范等内容,推进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壮大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要求,打造“一河两岸”十里长廊,以抚河生态廊道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抚河生态文明示范带。
 

       第二节 功能分区

  按照向莆经济带空间结构,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明确发展导向,形成“一核双圈”的功能分区。

  临川核心区。以抚州中心城区为中心,沿抚吉发展辅轴展开。依托抚州高新区、抚北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高端产业,充分发挥抚州工业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将临川打造成向莆经济带产业布局核心区;以临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创建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抚州综合物流园和抚州综合保税区为中心,建设物流服务核心功能区,促使物流资源向向莆铁路经济带集中,形成重点突出、功能齐全、连接通畅的物流产业空间格局。

  南城特色发展圈。以南城为核心,沿鹰瑞发展辅轴展开。依托南丰、黎川、广昌等县建设昌抚、赣闽台农业合作核心区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重点打造南丰蜜桔、南城禽蛋、黎川茶树菇、广昌白莲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南城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引进闽台地区先进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精细农业、订制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市场高端化。

  向塘城镇发展圈。依托向塘综合交通枢纽,快速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形成区域人口、产业、资金等要素流动的“洼地”,进一步发挥向塘中心城市作用,适时推动向塘升格为市,实现扩权强镇。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给物流业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向塘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4A、5A级先进物流企业,打造国家级铁路——公路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形成物流产业集群。
 

第四章 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外产业分工变动趋势,以园区为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向莆铁路通道和纽带作用,构建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集聚带。
 

       第一节 推进工业转型发展

  以《中国制造2025》为统领,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通过引进培育骨干企业,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竞争优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建设江西省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突出发展光电子、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加强技术研发,组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领抚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发展,以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为主要载体,把握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培育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内容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承接闽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形成全省互联网+新型业态发展示范高地。

  生物医药。构建以现代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为主导,以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为重点,以医疗器械和医药相关产业为补充的抚州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打造以高新区为中心,辐射其他县(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圈,鼓励企业开展新药国际临床或产品国际认证,加速药品品种多样化、生产现代化、经营规模化。以进贤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高端医疗影像和诊断、微创植(介)入器械、精密治疗和康复设备等产品研发,聚焦高端技术突破,大力提升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

  汽车及零配件。以抚州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为契机,加快汽车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技术,着力打造江西汽车制造“第二极”。

  智能制造。顺应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开发一批重点智能制造项目,支持设立抚州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加快智能化系统集成研发与应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打造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进一步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变电设备、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空压机等产业;大力支持崇仁、宜黄、乐安及南城引进机械航母、无油涡旋压缩机、压力容器等高端制造业。

  绿色食品加工。坚持深度和广度开发并重,做强做精传统产业,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适应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提高食品工业与农业相关度,重点发展果品和莲产品、风味和休闲食品、特色饮料等精深加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着力提高新产品品质和规模。
 

       第二节 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以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实力,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

  现代物流。加强赣闽合作,推动向莆沿线陆海港口、仓储基地等资源整合,努力构建连通赣闽的物流大通道。积极推进向塘枢纽型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中部第一大无水港。加快推进抚州海西综合物流园建设,吸引向莆沿线商贸物流企业集聚,搭建高端物流交易平台。发挥“五定班列”运力,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站点建设为重点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配送业、物流信息服务业,将抚州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开展抚州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与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力争成为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

  电子商务。创新互联网+新业态,建设以本地产品销售为主的电商运营平台和大型智能化网仓,加快行业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打造聚集第三方服务商、电商孵化、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平台、政策资源等各方面优势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创建抚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电商品牌。

  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农村商业银行建设,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积极稳妥发展社区银行;大力培育新型金融机构,探索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参与组建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发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探索赣闽两省企业开展物权、债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推动向莆经济带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旅游休闲。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要特色,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全力推进以重点景区为依托的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充分挖掘戏剧、傩舞、古玩、工艺、油画、陶瓷等传统文化内涵,积极开发相应的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唱响“华夏梦都、才子之乡”品牌,提升向莆旅游长廊的文化吸引力。

  健康养老。立足抚州生态优势,围绕“秀美山水、养生福地”主题,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以“颐、乐、学、为”为核心开展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全面推进生态休闲康体养生养老经济发展,争取发展成为全省大健康产业基地。

  互联网教育。以抚州市优质中学教育经验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的轻咨询方式打造泛教育新生态圈,深化教育信息化,提供教育轻咨询平台(教育APP),建立标准和规范,支持抚州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抚州教育品牌影响力。
 

       第三节 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用工业化的视角发展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推广农业,将向莆铁路沿线县(区)建设成昌抚农业合作、赣闽台农业合作的核心增长极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打造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扩大优质粮食生产规模,建立现代水稻种业体系,努力打造区域优势种业品牌。以临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依托临川、南城、南丰、黎川等向莆铁路沿线县(区),通过成立行业委员会,组建特色产业联盟,壮大南丰蜜桔、东乡生猪、崇仁麻鸡、南城禽蛋、广昌白莲、南丰甲鱼、黎川茶树菇、资溪白茶、宜黄水稻制种、金溪香精香料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利用抚州市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向莆铁路的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实施“私人订制”高端农产品发展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培育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传统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促进农机装备总量较快增长。大力推动以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现代绿色精准农业模式。推进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3S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可控化。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彼此信赖的诚信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建立“绿色生态农户”认证制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育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型农业企业家,营造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氛围。重点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企业,实施“星期天工程师”及“周末专家”战略,柔性引进沿海发达省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稳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等农村土地改革,强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保护,建设市县乡三级统一、规范、联动的功能全面的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健全完善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推广“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以技术创新带动农户增收。
 

第五章 共创区域开放新优势
 

  围绕“融入南昌、对接海西”总体开放思路,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省内、省际经济合作,打造向莆经济带区域开放新优势。
 

       第一节 构建合作支撑平台

  构建昌抚合作示范区。围绕新型城镇化、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教育产业、优质农产品等领域,建设以临川云山、进贤长山为核心的昌抚合作示范区。推动区域内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与互动,有效探索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推动昌抚两市错位发展,促进生产要素跨行政区域有序流动,促进抚州进一步接受南昌都市区的辐射和带动,完善区域产业体系。

  打造赣闽台产业合作平台。以抚州高新区为龙头、向莆经济带沿线园区为依托,共建平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重点围绕绿色产业,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着力打造赣闽台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承接闽台产业转移,为区域合作提供典范。依托赣台会、厦洽会等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挥闽台的创新、设计、管理、全球营销的软实力,结合抚州的劳动力、市场、土地、政策等硬实力,创造1+1>2的效果。

  建设区域现代物流基地。推动抚州在湄洲湾设立“飞地港”、莆田等地在抚州建设内陆港,促进赣闽两省共建共享物流、港口等基础设施,加强铁海联运、公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加快完善电子口岸建设,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构建大通关“一站式”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抚州综合物流产业园和国检监管区建设,落实“三互”推动大通关建设,推进全省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在满足相关条件下争取设立抚州海关,积极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形成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港口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的区域现代物流基地。

  深化向莆城市发展联盟。推动成立向莆城市发展联盟,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新机制,为区域内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资服务进行集中指导。建立以经贸交流为主的合作交流机制,在向莆铁路沿线地区积极开展商品展销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经贸合作研讨会等大型贸易促进活动。共商城市间合作议题,在农业开发、人才引进、科技合作、产业互补、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第二节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打造产业承接地。引导昌抚产业分工协作,促进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引导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错位发展;瞄准闽台等发达地区,加强与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福州生物医药,厦门电子、食品加工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构筑向莆经济带沿线产业集群。

  共建向莆旅游黄金线。打响抚州“文化游”“生态游”“休闲游”品牌,突出抚州的梦都文化和才子文化特色,努力把抚州打造成南昌都市区的后花园和海西城市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推进昌抚两市旅游对接,建立“昌抚城际快列+景区直达快巴”,大力推进旅游便利化服务。加强和拓展与福建的旅游合作,缔结旅游市场营销联盟,推动建设无障碍旅游区,争取开通向莆旅游班列,打造向莆旅游黄金线。

  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地。发挥农特产品优势,加强昌抚两市绿色食品深加工合作,重点对接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高能食品、营养强化食品、保健食品,食用纤维、植物蛋白质等深加工产品。加强与闽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合作,重点招引高效规模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物流业项目。创建南丰蜜桔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将向莆经济带打造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
 

       第三节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发展。优化配置区域公共教育资源,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和相互开放,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充分发挥南昌、抚州、福州等高校优势,提升基础能力,探索区域高等院校合作模式,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整合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开展跨省、跨市、跨县、跨校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动。

  促进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完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网上会诊、联合办医等合作机制,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协作。推动区域内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医师合理流动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人才交流。依托省卫生信息平台,推动昌抚两市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卫生数据及时交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就业社保合作水平。推进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互联互通,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定期开展企业劳务交流对接,大力开展劳动者技能培训,实现输出地与输入地就业对接。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交流共享平台。落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做好异地就医医保费用结算管理服务。

  推进社会治理协作互助。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安信息交流合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制定实施区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卫生应急、社会救助和灾害救助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联合处置能力。建立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信息网上协查协助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和开放合作,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共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依托以汤显祖为代表的地方戏剧文化,以晏殊、曾巩、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对外特别是东南亚、港澳台的文化交流。联手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文艺精品。
 

       第四节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

  创新合作管理机制。依托赣闽两省领导会晤机制,对向莆经济带合作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向莆经济带沿线县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协调和明确向莆经济带合作的重点和方向。支持成立向莆城市发展联盟,推动向莆沿线地区挖掘各地特色和比较优势,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为推进向莆经济带跨区域合作提供支持。

  创新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赣闽政府间签订共建飞地园区的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共建园区收益分享机制,在开发投入、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税收、环境容量、统计指标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建设一批跨区域产业联盟和发展平台,打造支撑向莆经济带发展的核心板块和体制改革创新区。深化与闽台地区的定点招商,积极与发达地区的赣商、抚商商会开展合作,采用信息共享、利益分成的模式吸引客商投资。

  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向莆经济带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向莆沿线优势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平台及有关园区开发建设。推广应用多种投融资模式,大力推广PPP投融资模式,广泛吸引长珠闽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和国内外投资机构加盟,发挥基金的“杠杆效应”、“乘数效应”,充分放大资本运作功能,逐步缓解资金压力,有效支撑向莆经济带开发建设。
 

第六章 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以向莆铁路为主轴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提升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增加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适应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对通道建设的要求,构建“北融南昌、南接赣州、东西贯通、全域覆盖”的陆、水、空综合交通体系和城市内部便捷交通网络,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全面提升向莆经济带综合交通优势。全面打通向莆经济带快速公路通道,加快抚州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场站和货运枢纽场站建设,推进高等级公路网络化发展。推动向塘建设国家级铁路公路枢纽型现代化物流基地和内陆无水港。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的有利机遇,推进抚河恢复通航工程建设。推进“河长”管理制度,保护河湖生态,逐步建成抚河旅游水运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抚州机场前期工作,推动抚州南城、南丰、资溪、乐安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第二节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生态为重、多能互补”原则,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发展清洁高效煤电,积极推进抚州核电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扶持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应用,积极发展光伏、风电、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建成投产抚州市垃圾发电项目,在抚州高新区建立光伏产业集中区,加快推进东乡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建设。
 

       第三节 建设水利与防灾减灾体系

  推进抚河恢复通航工程建设,构建抚河干流黄金水道。以解决工程性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为重点,着力实施一批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水利工程,形成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河湖水环境质量保障体系和服务“三农”的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构建全方位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第四节 推进“互联网+”能力建设

  大力实施信息通信基础网络提速升级工程,快速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无线宽带接入能力的覆盖范围,构建泛在、高速、安全的无线城域网。加快政务网改造升级,促进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互通,为政府、公众、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服务。加快建设大数据处理中心、云计算中心,通过强化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标准,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社区示范工程和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为“互联网+”新业态提供技术和条件支撑。
 

第七章 强化特色城镇发展
 

  坚持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向莆经济带沿线城市间的分工合作,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进产城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第一节 优化区域城镇布局

  以交通、信息通道等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为主体,加快培育“一主一副、两带多点”城镇空间格局,引领向莆经济带城乡空间发展。“一主”,即抚州中心城区,是区域人口与服务功能的核心聚集区;“一副”,即区域副中心城市南城县;“两带”,即以鹰瑞发展辅轴、抚吉发展辅轴为支撑,分别打造抚东城镇带和抚西城镇带,抚东城镇带包括金溪县、资溪县、南丰县、黎川县、广昌县,抚西城镇带包括东乡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多点”,即各县域中心城市。以人流、物流、信息、能源网络为支撑,以山河联通的生态廊道为纽带,形成串联向莆经济带的城乡网络化发展格局。
 

       第二节 统筹各类城镇发展

  强化抚州核心带动作用。支持东乡撤县设区,推动上顿渡片区、东乡与市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形成以抚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城多区格局,着力打造向莆经济带核心增长极和南昌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抚州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联动效应,逐步形成市区向南昌靠拢、市域向中心城区集聚、产业沿向莆铁路布局的发展格局。

  提升南城中心城市地位。积极推进瑞金-南丰和鹰潭-南城铁路建设,促进南城形成铁路、高速公路的双“十”字枢纽,将南城打造成向莆经济带副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抚州中心城区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引导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按照“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要求,完善城镇基本职能,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依托抚河生态廊道,塑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化特色城镇,推进美丽宜居乡镇、生态乡镇、绿色乡镇、特色名镇建设;依托产业基础,培养一批工贸型小城镇;依托交通要道,发展一批交通节点型小城镇;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旅游型小城镇;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小城镇向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壮大县城和小城镇经济实力。
 

       第三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

  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发展,推进农民就近转移和就地市民化;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实现跨区域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改善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农业转移人口空间分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规划引导,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和村庄布局,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农村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和谐秀美新农村。
 

第八章 创建流域生态文明
 

  贯穿向莆经济带的抚河为我省第二大河流,开展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加强向莆沿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抚州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抚州样板”。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构建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山区生态林为支撑,沿线绿化防护林为廊道,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重要组成的生态格局。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保护区综合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升级。大力推进资溪、广昌、东乡、崇仁、乐安、宜黄、南丰等县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努力将更多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森林、湿地、物种等生态保护红线,将自然保护区、抚河流域周边地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等划定为重要生态地区,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管控。科学划定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界限,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严禁在生态公益林范围内发展经济林。开展河道和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推进水域岸线确权登记。

  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打通抚河水上通道,建设生态堤防。推进水文化建设工程,结合抚河沿线生态景观、旅游景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港口和旅游码头工程。大力实施育林造林工程,进一步改善林相结构、提升景观效果,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景观长廊, 建设“魅力向莆·美丽抚河”。
 

       第二节 强化环境保护

  强化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水污染第三方治理,全面提升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编制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加强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重要江河湖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水功能区达标建设,确保抚河干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跨市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不低于 9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5%。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完善区域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有毒有害气体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实施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协同治理,强化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推进油品品质升级。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清洁燃煤技术。

  加强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推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体系建设,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转移、经营、处理和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探索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到 2018年,沿线所有乡镇及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第三节 共建生态文明

  创新管理机制。抓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试点,建立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绩观。建立健全公益林补偿动态调整和政府征收或赎买重点公益林机制。建立“河长制”;探索建立河湖水域岸线的有偿使用制度,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创新河湖管理投融资机制。建立向莆沿线地区环保协调工作机制和抚河流域突发环境问题协调处理机制,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共同推进跨区域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培育生态文化。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在工业园区和企业培育产业生态文化,引导企业的活动方式和产品功能向产品绿色化、服务人性化和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广泛推进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生态县、美丽乡村、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区域性生态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活动,完善公众参与、环保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构建完善、高效、不断创新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第九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政策制度保障

  认真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14]29号)明确的财税、金融、投资、用地等政策,加大对向莆经济带范围重点发展平台、重大通道、重点项目支持力度,适时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措施。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积极争取东乡撤县设区。依法依规加强对昌抚合作示范区、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抚州海西综合物流园等的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第二节 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合作协调机制,依托省级层面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主动加强与福建加强地方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依法落实规划明确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

  强化市县主体责任。抚州、南昌两个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推进规划实施。抓紧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探索建立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

  开展评估检查。制定实施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定期对规划落实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和修编规划,完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上一篇:赣西经济转型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下一篇:江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