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江西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赣浙(玉山)省际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2016-2030)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1-02 13:16:10
       一、基础条件与战略意义
       (一)基础条件
       1.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以沪昆高铁、合福高铁、上饶机场和衢州机场为骨干,以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和320国道纽带为支撑的“两高两场、一路一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玉山至上海的时间缩短为2小时,并进入杭州1小时经济圈。突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使玉山可以有效衔接江西等中部地区优势的生态、农业资源与长三角地区优势消费市场。
       2.自然资源禀赋丰富
       示范区土地资源丰富,以低丘缓坡为主,综合开发成本较低。示范区及周边地区冷水茭白、山茶油、葛根等农产品丰富,拥有各类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30多个。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景区,毗邻三清湖、佛教胜地少华山和连绵十里的溶洞群;天梁、漏底风景区与三清湖隔路相连;万花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正在开发建设。
       3.生态环境质量优越
       示范区及周边地区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三清湖是信江两大源流之一金沙溪的源头,多年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结合国家重点林业项目,大力引进造林企业和培育造林大户,使湖山变绿,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4.产业合作基础扎实
       县际对接基础。与浙江常山县达成了建设赣浙(玉山)省际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协定。
       农产品物流基础。示范区及周边地区60%的农产品销往长三角区域,部分农业企业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设有代理处和代销点。
       产业承接基础。全县80%的投产企业来自长三角,绿谷产业园、上菱电梯、众光照明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争分夺秒地建设投产。
       旅游开发基础。长三角地区80%左右的游客经由玉山前往三清山景区;漏底古城连续三年举办“秋醉玉山”赣浙闽百名摄影家摄影采风活动,吸引了大量长三角方向的摄影家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战略意义
       有利于江西构建省际产业合作新载体,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指出要“支持和鼓励开展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合作、联动发展”。赣浙(玉山)省际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江西更好地吸引长三角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有利于江西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市场,构建省际产业合作新载体,加快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
       有利于探索省际合作新模式,有效推动赣东北对外开放。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探索和推广赣东北地区的对外合作开放新模式、新思路,从而有效地推动赣东北对外开放进程。
       有利于上饶市打造建设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为上饶优质农产品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走出去”战略开辟新通道,有利于拓展上饶生态文化旅游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有效推进上饶市打造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促进上饶成为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
       有利于玉山县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实现跨域新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发挥玉山的区位交通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产业合作基础优势,开拓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物流,推进玉山积极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重点工程建设,使生态和经济相得益彰,促进玉山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新发展。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第十三届七次、八次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农产品商贸物流为突破口,以”一区三园”为平台,着力形成聚力共建新机制,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模式,着力引入产业发展新思路,着力开拓示范区建设新路径,打造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优、集约水平高的赣浙省际边界区域合作新高地,为推进赣东北对外开放合作、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奋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境界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战略定位
       ——沿海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交易集散中心。集聚一批农特、农资、农副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和仓储物流企业,建设集货运物流、冷链仓储、精深加工、展示贸易、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产品供应、交易、集散中心,完善产供销合作、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打造沿海地区优质、健康、绿色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先行区。深化与沿海地区分工协作,加强产业发展和市场体系对接,高起点承接长三角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绿色食品加工业转移,有针对性引入发达省市的专业人才、科技和资金要素,培育壮大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和基地,打造成为赣东北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先行区。
       ——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阻碍,建立健全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的引导机制,打造自主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制度环境,促进示范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示范集中、城市功能向示范区拓展。
       ——生态旅游休闲区。依托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和优美生态资源,加大旅游资源挖掘整合力度,强化省际间旅游开发推广合作,打造知名生态旅游休闲区。
       (三)发展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推手作用,积极做好规划选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强化项目资金、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市场化手段推动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
       开放合作,聚力共建。主动接轨长三角、大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经济圈,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快承接沿海发达地区项目、资金、要素、人才的转移。
       三业并举,融合发展。强化产业横向错位融合、纵向分工协作,围绕特色农业、绿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与项目开发,促进生产与生态融合、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相互融合。
       绿色低碳、生态发展。结合地形地貌地表特征,突破传统园区开发模式,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区域的农业资源、低丘缓坡、河流水系、景观特质等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四)发展目标
       立足示范区现有基础、要素条件,结合发展总体要求,确定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至2020年:打基础,出成效。示范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带动赣浙省际区域种植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实现带动区农业增加值15亿元,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道路网络基本建成,供水、排污、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骨干框架初步形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专业市场、物流基地、生态休闲旅游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完成开发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实现物流、商贸、旅游等服务业增加值12亿元,农业增加值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亿元,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至2030年:大发展,建新区。示范区重大项目基本完工,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生产总值(GDP)1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20亿元,对上饶市及周边市带动影响力明显增强,实现带动区农业增加值200亿元;农产品商贸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专业市场实现农特产品交易量250万吨,交易额15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优势显著、要素支撑有力、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省际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

       三、空间架构与功能布局
       (一)总体布局框架
       根据区域发展环境、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重点构建核心规划区和协调发展区。
       核心规划区分为绿色产品商贸物流园、养生养心休闲旅游园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同时与浙江省常山县规划建设的浙赣边际绿色产品集散示范区白石、球川组团实现紧密合作。
       (1)绿色产品商贸物流园。位于玉山县岩瑞镇与浙江常山县白石镇交界处,紧邻320国道南侧,用地面积约4.3平方公里,近期开发面积约1.7平方公里。重点吸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销、物流企业集聚,集绿色农产品供应、交易、展示、仓储、集散、信息服务、生产加工等功能,打造辐射赣浙闽皖区域的现代化绿色农产品商贸物流基地。同时,充分对接浙西物流产业带建设,推动与常山县球川、白石镇的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实现省际物流服务合作与联动。
       (2)养生养心休闲旅游园。位于玉山县岩瑞镇与浙江常山县白石镇交界处,320国道南侧,用地面积约6.2平方公里,近期开发面积约4.7平方公里。依托东垄水库、白云寺等文化旅游资源及优美的田园风光,着力发展生态观光、养生度假、乡村体验、户外运动等休闲旅游业态,完善旅游及配套服务功能。
       (3)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玉山县岩瑞镇万花、包溪、关山桥等地,320国道南侧,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近期开发面积约4.6平方公里。着力建设根植于本土的具有浓郁原生态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区和具有较高品味、品质的休闲旅游区,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示范样版和原生态休闲目的地。
       协调发展区以玉山县工业园区、国际台球文化产业园、高铁新区等为主,空间广阔、资源丰富,可以承接赣浙省际乃至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周边要素、产业集聚和物资、信息交流,有利于加速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衔接相邻的常山县白石镇、球川镇的发展定位,推动文化、旅游等资源的共同开发建设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发展。
       (二)重点功能分区
       在“一区三园”的核心规划区内,结合各区块生态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形成若干定位明确、组团分布、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功能区,科学引导产业布局。
       1.绿色产品商贸物流园
       (1)绿色产品市场物流区。市场区建设方面,近期加快建设瓜果蔬菜、粮油产品、茶叶、中药材等专业型农特产品批发贸易市场,逐步形成交易区、商铺区、会展中心、电子商务区等功能区。同步建设省际绿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市场联动发展。远期逐步形成农特产品市场群,打造综合型农资、农特、农副产品集散平台。物流区建设方面,近期加快建设公共仓储、公共冷库、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积极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群,着力建设集仓储、配送、转运、冷链服务、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绿色产品现代物流基地。远期有序发展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物流,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实现物资中转、交易的重要平台。
       (2)综合服务区。围绕绿色产品市场区和物流区建设运营需要,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监管、价格监管、工商登记、农业科技服务等相关行政机构在示范区内设立服务点,完善农贸物流配套服务功能体系。同时,配套建设商务酒店、餐饮、商业零售等生活性服务设施。     (3)绿色食品企业集聚区。着力引进国内领军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玉山县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向示范区内集聚,着力提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发展农特产品的精细化、高端化生产加工,。打造区域优势产品和品牌。同时,大力培育绿色产品电商企业。
       2.养生养心休闲旅游园
       (1)养心谷。以东垄水库的环境资源和古白云寺的文化气息为依托,保留原生态的山林、溪流和农田风貌,适度建设生态农庄和度假中心,结合开展农业观光、农业体验、丛林漫步、山野垂钓、古寺寻踪等活动,营造充满自然气息和山村野趣的慢节奏生活氛围,打造成为集养生、养心为一体,一个诗意的心灵家园。。
       (2)乐游谷。以农家美食、四季果园、山地垂钓、春游野炊、亲子踏青、摄影写生、农耕体验等为核心产品,增加旅游活动的体验性与互动性,打造成为集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老少皆宜、适合全家出游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3)山林风光带。以低碳生活、亲近自然为主题,积极开发森林休闲旅游和生态体验功能,开展植物观赏、湿地观光、生态科普、户外拓展、健身跑等假日游憩休闲活动。同时,依托连片的农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
       3.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1)原野农庄休闲区。集中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特色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和购物、餐饮等商业及文化娱乐设施,鼓励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生态餐厅、家庭农场、民宿等,着力完善旅游综合配套服务。
       (2)篱园谷。积极策划开展生态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农业科普、农家民俗体验等互动型都市休闲农业活动,适当建设市民农场、农家乐园、农业文化村等设施,发展集观赏、娱乐、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型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
       (3)祺居谷。以高端商务、品质温泉、会展论坛等为切入口,建设一批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疗养院、度假酒店、民宿客栈等健康养生设施,深度开发度假养生产品,形成新颖独特的绿色山水祺居文化。
       (4)青春谷。发展山地骑行和野外探险、定向、拓展训练等体育休闲运动,建设自驾营地、野炊营地、帐篷营地等体验基地,引导、发展和集聚年轻化、潮流化的新兴运动体验业态,打造年轻人来玉山最向往的地方。
       (5)茗香谷。加快德道风茶园建设,利用丘陵地形大力发展优质生态有机茶种植。同时依托茶园风光建设茶舍、茶文化会馆等,展示茶道文化、传承茶道精神,为懂茶、爱茶之人提供一个交流空间,也为游客提供一个体验茶乡民俗和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
       (6)群芳谷。主打“花元素”,利用相对空旷的山地空间,引入景观性强、经济效益高、附加价值大的花草、果树等,形成规模化种植,营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群芳争艳图。同时,配合开展以花为主题的会展、交易等活动。
       (7)智业谷。吸引一批艺术家在此栖居,积极培育与现代生态农业创新、本土文化创意等结合紧密的文化产业,推动整个区块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兴。
       (8)溪田风光带。依托成片的溪田风光和错落其中的自然村庄,结合溪水、田园、农家等乡村元素特色发展观光旅游与乡村体验,演绎田园农耕文化和民俗乡土文化。

       四、产业重点与发展导向
       立足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发挥赣浙省际区位优势,强化对赣浙闽皖区域的辐射带动,在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内,做强以农产品为主的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精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着力构建“一主三副”的产业体系。
       (一)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
       加快实施农特产品、农业生产物资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和电子商务等重点项目,强化与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互动,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省际农特产品和农业生产物资贸易、集散、物流平台。力争到2030年,示范区实现商贸物流业增加值50亿元。
       1.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
       重点建设现代化农特产品市场群。集聚上饶市及周边区域农特、农副产品,重点发展生态粮油产品市场、绿色茶叶市场、特色瓜果蔬菜市场(西瓜、紫红薯、冷水茭白、芋头)、大型花卉苗木市场、畜禽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交易市场、冷冻冷藏交易市场、副食品(含农副产品、加工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型农特产品市场,健全展示、交易、信息发布、商务办公等多重功能,打造成为赣浙闽皖区域现代化的农特产品贸易中心。到2030年,建成专业化市场5个,实现农特产品交易量250万吨,市场交易额150亿元。
       筹划建设面向区域的综合型农资市场。面向大棚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等领域经营主体(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基地等)的巨大需求,大力发展集合农机、农具、农膜、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农资市场,健全完善区域农资供应体系。到2030年,建立年交易额20亿元综合型农资市场1个。
       2.加快建设专业型物流基地
       积极发展农产品、农资物流。围绕农特产品市场群、农资市场的建设,打通物流关键环节,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粮食油品、花卉农资等物流板块,大力发展集仓储保管(冷链仓储)、加工、配送、转运、展示、信息于一体的专业化、一体化农副产品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成为赣浙省际规模最大、档次较高、服务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的农副产品物流服务平台。2030年,实现农产品、农资运输量150万吨。
       有序发展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物流。利用各项物流设备、仓储空间的周期性闲置能力,主动承担沿海地区物流体系向中部地区延伸的重要基地,合理有序发展日化用品、食品烟酒、皮革服装、电子电器等日用消费品物流和工业生产资料物流,建设成为浙赣公路货运交通线上新兴的仓储、中转基地。
       3.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立足专业市场群和物流基地建设基础,整合新建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加快建设赣浙省际农产品批发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与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大力培育本土化的农产品电商企业,集聚一批专业化的电商运营团队,创新农产品交易模式,不断完善平台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呼叫中心系统、订单处理系统、统一宣传平台等功能,逐步实现多品种、全覆盖。
       4.配套发展专业市场公共服务
       进一步完善以农产品、农资为主的商贸物流配套服务功能体系,延伸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电子会计金融结算中心、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价格和信息发布、农业科技服务、相关商务中介和咨询等服务,提升示范区商贸物流业发展层次。
       (二)做精做特生态休闲旅游业
       依托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带来的巨大客流,实施错位化、差异化发展战略,结合生态产业合作示范区内及其周边区域的乡土风情、湖泊水系和低丘缓坡资源,做精做特生态休闲旅游业,积极发展农业观光与乡村体验、度假养生、体育休闲运动等。力争到2030年,示范区实现生态休闲旅游业相关收入20亿元,当年吸引游客量占到三清山游客数量的5%左右。
       1.特色发展农业观光与乡村体验
       以当地农耕民俗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渠道水系、农业资源、田园景色和特有的乡土文化,营造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场所,开辟休闲农庄、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积极开发农耕、收获、采摘、饲养等农业体验活动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乐、家庭农场项目,谋划举办农业体验旅游节,发展面向沿海区域城市居民开发集观赏、娱乐、操作、知识教育等于一体的新型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
       2.深度开发度假养生产品
       利用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七一水库(三清湖)及下游河流水系、周边低丘缓坡等基础资源,以白云寺、天梁、漏底等景区为依托,设计引进一批乡村养生养老类、生态水疗类养生产品,扶持建设若干以河边疗养、风景疗养、农家疗养等为特征的,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康体养生基地、职业病疗养基地,着力推进养生住宿、养生餐饮、养生商品、养生购物等养生配套设施建设。
       3.策划发展体育休闲运动
       以举行中式台球世锦赛为契机,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建设国际台球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台球休闲运动及相关文化体验;以水库及下游河流水系为重点,建设水上乐园、大型游乐场,发展划船运动、赛艇运动、摩托艇运动、人造溪河沙滩娱乐项目等水上体育运动项目;划定专门水流区域发展休闲垂钓体验项目;结合乡村道路体系和乡村、水系、山体景观资源,规划建设安全骑行道,吸引骑行爱好者前来体验;结合山坡平原发展野外定向、探险、CS及拓展运动。
       (三)积极发展无公害优质农业
       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农业合作,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实施精品化、设施化、科技化战略,精品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区、联合建设农业科技新基地。力争到2030年,示范区内实现农业增加值8亿元。
       1.着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精品园
       加强资源整合和品牌塑造,联合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引入工商资本,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综合园、主导产业示范园和特色精品农业园,大力发展大棚农业、立体农业、温室农业等设施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扩大优质粮油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生产,重点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蔬菜(冷水茭白、白玉豆、红芽芋、马铃薯、食用仙人掌)、特色水产(田螺养殖、稻田养鱼)、特色水果(大棚西瓜)、花卉苗木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业。
       2.联合建设农业科技新基地
       可选择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建立农业发展实验试验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低碳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优良品种种植,在新品种草莓、马铃薯、猕猴桃、野生蔬菜等方面开展试验,推进优良品种的选育、本地化种植及种子种业试验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循环化水平。
       (四)联动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鼓励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引入国内领军型食品生产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拓展绿色食品加工新领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30年,示范区内主要农产品的加工率达到30%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
       1.扶持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
       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深加工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在示范区内建立生产基地,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重点培育山茶油、冷水茭白、芋头、葛根、茶叶、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整合周边资源开展水产品及农畜产品深加工,建设浓缩果蔬汁和食品罐头等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积极引入健康食品战略项目
       利用区域山水资源,强化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对接,积极寻求娃哈哈、康师傅、加多宝等食品行业巨头的合作,鼓励其在示范区内设厂、布局,积极发展果汁、茶饮料、健康饮品、口服液、植物提取物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优势产品以及特色中药材加工,促进示范区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壮大。
       (五)设置产业准入门槛
       围绕产业选择指向和发展重点,高标准设定符合示范区发展要求的产业准入门槛,在招商和建设过程中,做好准入管理和控制。

       五、支撑体系建设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综合交通网络。突出赣浙省际交通枢纽优势,依托梨温高速、320国道等主要公路,优化物流运输通道,协助常山县加快梨温高速至示范区连接线的改造拓宽工程。强化三园之间的路网衔接,结合土地开发进度在工业和旅游项目建设区块适当增加路网密度。
       完善给排水网络。加大对现有供水管网的改造力度,增加支管密度,加快新开发用地供水干管建设。加快岩瑞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提升,建设工业与市场物流区块的配套管网,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实行雨污分流。
       优化能源保障网络。依托规划新建的220kV白云变和规划扩容改造的110kV岩瑞变着力完善电网建设,利用主干道路、河流等绿化带预留高压线路走廊。并考虑预留燃气供应和集中供热设施用地。
       提升信息化网络。以区域宽带网络为依托,建设集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信息平台,重点提高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建示范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针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在质量检验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新产品分析测试、委托中介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公共型、专业化的高质量服务。支持各类农技推广组织发展,为农户提供苗种供给、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
       加快建立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交易信息管理、市场信息跟踪与发布、电子商务、品牌推广、风险预警等多种功能,丰富农产品营销手段。大力建设集办公网和招商网于一体的示范区公共信息平台,汇集行业资讯更新、产业信息共享、对外宣传等多种功能,积极推进网络招商,并加强对示范区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分析。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发展均衡、城乡共享的示范区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健全教育、医疗服务体系,合理布置酒店、购物零售、餐饮等商业设施和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等生活服务配套,推进城乡公共设施服务一体化。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坚持生态准入高门槛,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三清湖(七一水库)和东垄水库周边的建设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实施清淤、疏浚、截污、净化、引配水、河岸绿化等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湿地生态功能修复。加大对示范区及周边山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功能,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强化污染防控与环境综合整治。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做好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加强污染源管理,确保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等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积极推进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对水源地、河流、主要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实时监测。
       提高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工业、农业、旅游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着力实现农产品固废的生态化利用。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企业和市场综合能耗。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依托市场群和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分散式太阳能光伏发电。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示范区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重大产业、重大服务业等专项计划,基础设施项目打包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产业基金、PPP融资等对示范区内项目建设的支持。支持示范区申报省级产业园、省级物流园区。将玉山县岩瑞镇列入省中心镇,提升岩瑞镇对于示范区的城镇服务和生活配套服务能力,促进示范区加快建设。
       加强财税金融扶持。对符合税法规定的,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示范区重点项目、公共平台和企业增强信贷支持,并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农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募集建设资金,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创投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为示范区企业提供服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项目建设。
       强化用地保障。示范区建设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和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在省下达上饶市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对符合省重大项目条件的,支持按具体项目列入全省重大项目调度会,并按调度会要求优先安排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盘活“批而未用”的土地优先用于示范区。
       (二)创新建设运营体制
       探索建设飞地园区。吸引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带等沿海发达地区政府、生态工业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及农业产业园等以“飞地经济”模式投资示范区。
       引导建立园中园模式。积极吸引符合产业导向、综合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中央直属企业、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型旅游开发公司、农业跨国企业等主体共建特色专业“园中园”。
       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由政府引导资金、战略投资和其他社会资本组成的开发建设主体,强化投资开发企业的主体地位。坚持政企分开原则,确保开发建设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市场化运作。
       (三)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吸纳经验丰富、理念先进的专业人才,加快组建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化招商团队,进驻上海、江苏和浙江等沿海发达省市的重要城市和地区,开展定向招商、专项招商。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设立产业准入门槛,明确以商贸物流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为重点招商对象,推进重点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吸引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台湾地区先进的现代农业企业入驻,并吸引长三角地区的战略资本参与示范区开发建设。
       (四)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上饶市政府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定期听取示范区建设的汇报,协调推进示范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玉山县政府是示范区建设的主体,要强化对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规划实施的责任部门,加强督促检查,主动与常山县等毗邻地区对接,统筹各方面力量推进示范区建设。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年度任务目标,建立目标考核机制,确保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

上一篇:江西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下一篇: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4-2020)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